習近平同志在閩金融論述和實踐啟示系列報道在福建農信引發熱烈反響(三)
文章作者:省聯社辦公室文章發布時間:2025年07月10日
習近平同志在閩金融論述和實踐啟示系列報道在福建農信引發熱烈反響,興起學習熱潮。廣大黨員干部紛紛表示,要充分發揮福建農信服務基層、扎根縣域的優勢,持續推動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把“源頭活水”注入服務末梢、改革實踐,切實把學習熱情轉化為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
寧德農商銀行
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期間,為閩東經濟發展指明清晰方向:“‘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穩住糧食,山海田一起抓,發展鄉鎮企業,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寧德農商銀行以專營支行為載體,以一村一品、一鄉一產、一支行一要素模式將生產資料價值化,創新“茶園貸”“福海貸”等產品,推動金融服務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聯動“政校企”強化產業研究,為大黃魚“國魚”產業鏈制定“一鏈一策”服務方案,助力藍色經濟主體持續增收,已投放“福海貸”超97億元,大黃魚產業鏈貸款余額超15億元,寫好閩東高質量“山海文章”。寧德農商銀行廣大干部員工表示,將持續扎根產業鏈條,激活實體動能,助力構建產融共贏新生態。
南平農商銀行
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期間,多次對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推廣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延平區王臺鎮溪后村作為全國首位科技特派員的派駐點,被譽為“科特派第一村”。南平農商銀行深化與延平區委組織部攜手合作,成立南平農商銀行金融科技特派員團隊,選派金融科技特派員融入鄉村基層治理,共同參與相關政策研究、工作調研、農民農業教學培訓。目前金融科技特派員已累計向村民發放貸款金額近10億元,助力鄉村振興,惠及千家萬戶,有效提升當地經濟活力和農民生活水平。南平農商銀行廣大干部員工表示,將繼續深化金融科技特派員制度,精準對接鄉村發展需求,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力。
長汀農信聯社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古厝》一書撰寫了序言,提到“福建有福州、泉州、漳州、長汀四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是福建的驕傲。”長汀農信聯社積極融入名城保護建設大局,充分發揮金融紐帶作用,與長汀縣名城委、國投公司、征收中心等協同聯動,創新推出“名城古建貸”,探索形成適用于本地實際的傳統風貌建筑抵押貸款機制,為核心區4836處古建筑的保護利用、開發增值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撐。目前長汀農信聯社已累計授信“名城古建貸”超2億元,惠及市場主體超300戶。長汀農信聯社廣大干部員工表示,將以金融活水持續灌溉古建修繕,潤澤非遺傳承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助力千年古城在“破圈”之后,實現從“網紅”到“長紅”的跨越。
平潭農商銀行
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期間多次到平潭調研,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第21次到平潭考察,親自為平潭擘畫了“一島兩窗三區”戰略定位。平潭農商銀行依托本土優勢,在金融助力閩臺合作方面先行先試,創下4個“全省首筆”,發放福建省首筆臺胞創業擔保貸款、首筆臺胞數字人民幣貸款、首筆臺灣居民居住證貸款、首筆臺胞社??熨J,累計發放臺胞貸款近150筆,金額超5000萬元。平潭農商銀行廣大干部員工表示,將繼續深化金融創新,拓展服務領域,聚焦“五大客群”,助力養殖、文旅、運輸船、工程隧道等四大產業,助力平潭在兩岸融合發展和區域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一島兩窗三區”戰略目標的全面實現持續注入金融動力。
安溪農商銀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高度重視發揮金融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關鍵性作用,善于靈活運用金融工具、高效盤活各類資源。安溪農商銀行與縣域經濟同頻共振,聚焦“茶”這一支柱產業,創新金融產品,激活涉茶資源潛力:全省首創“茶葉碳匯質押貸款”,以碳匯收益權質押,讓茶園生態資源變資本紅利;引入衛星遙感技術,構建“金融+數字+遙感”模式,依托衛星監測茶園生產,實現智能授信和貸后管理;升級“百茶供應鏈金融”,依托核心企業信用及交易數據,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將金融服務從單點授信拓展至全鏈覆蓋,目前涉茶貸款余額超60億元。安溪農商銀行廣大干部員工表示,將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深挖本土資源稟賦,為縣域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習近平同志在閩金融論述與實踐,為福建農信持續助力城鄉融合、產業振興、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站在新起點,福建農信將牢記殷切囑托,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讓金融“源頭活水”奔涌不息、潤澤八閩大地,書寫服務實體、金融為民的新篇章。